索引号 | 000014349/2024-291915 | 信息分类 | 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 | 发文日期 | 2024-01-26 |
文号 | 暂无 | 是否有效 | 是 |
信息名称 |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根据《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2023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黔东南州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工作部署,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推动落实全面依法治州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现将我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
州市场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始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组工作议事日程,制定了2023年法规工作要点和法律培训学习计划、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次全会精神及党的二十大对法治建设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1次,党组会议研究法治建设相关工作10次,召开案审会议9次。开展“市场监管大讲堂”等培训学习9次。通过培训学习、自学及网络学习、知识竞赛等多形式的学法活动,强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党章党规、民法典、行政法法律法规及业务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法治市场监管建设保障。
二、优化市场监管部门职能,更好发挥市场监管部门作用
(一)依法行政,履职尽责。
1、不断优化市场准入,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严格执行《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2021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按照“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全面推进“非禁即入”原则。二是对行政权力实行清单化管理,经过清理,我局行政许可清单16项,通过州人民政府审查并公布执行,清单外无变相行政审批。三是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来共办理了9492件。四是不断压缩企业开办流程,压时间、优流程、减材料,推进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通办”,实现零成本和最多跑一次,“设立登记、企业刻章、纳税申报、社保登记、银行开户、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7个环节,提交材料压缩至8件,时间压缩到1天内办结。“双通齐上”,推进企业跨地区办事,积极配合政务中心推进“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新模式。目前完成第一批“全省通办、一次办成”事项共101个事项与省局通办事项的关联工作,与毗邻省份、重点劳务输入地、东西部协作地区建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44项,为异地群众提供跨区域咨询、收件和结果送达等服务。全州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9.44万户。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严格执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进行办理,不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行业或者经营范围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要求和程序依法进行登记,共办理外商投资企业(不含分支机构)18户,其中新设立5户,变更12户,注销1户。
2、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一是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市场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178次,检查企业4972户;全州391家执法单位开展双随机检查3971次,检查企业12894户,检查过程中依法责令改正680件,转案件处理程序8件。全州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2433户,发现问题责令现场改正198户。检查率、录入率、公示率达到100%,使监管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二是加快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州8.82万户企业全部纳入信用等级监管,A类9.6%、B类73.9%、C类0.8%、D类11.2%(风险依次升高)。累计推送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7807.33万条,列入异常经营名录47924条,信用修复22172条,限制失信人员市场准入739次,协助人民法院开展司法股权冻结849次,解冻1044次,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三是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2022年12月31日前制定现行有效地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清理,全州目前共审查各类政策措施文件181件,其中涉及市场经济主体活动文件161件,未通过审查的3件,按有关要求修改调整文件11件。
3、加强重点监管,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一是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全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4021家,落实包保人员16460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共抽检4752个批次,合格率97.6%,处罚案件1057件。检查药品经营企业4286家次,抽检药品728个批次,合格率99.5%,处罚案件500件,认定假药28个。开展行刑衔接,移送公安机关违法案件70件,立案67件。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稳步提升,全州在用特种设备16015台,检验率99.53%,电梯救援1117次,平均到达现场时间10.5分钟,推进气瓶信息化建设,统一赋码建档录入信息追溯平台392905只,实现了从充装、运输、销售、使用、检验等全过程可追溯。三是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州级监督抽查571批次,根据抽检结果,建立问题目录,确保不合格产品后处理100%。探索推进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电器产品集中整治巩固提升行动。
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州商标申请6130件、商标注册2328件,有效注册商标量为26786件。专利授权合计900件,其中发明81件、实用新型495件、外观设计324件,有效发明专利57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3件。制定了《“村BA”“村超”品牌培育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共提起商标申请274件,已成功注册6件,公告115件,待审查32件。应对村超商标抢注线索177条,移交恶意抢注线索1条,处理投诉举报133件,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贵州省塑造村BA品牌撬动乡村振兴发展项目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度知识产权强国典型案例,村超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得到省委领导肯定。2023年共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71件。
5.重点加强计量、价格监管,有效维护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开展涉疫物资稳价保质、明码标价防止价格欺诈、公用企业涉企服务等专项行动,加强对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督检查巡查,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02件。开展计量“缺斤短两”专项整治“雷霆行动”,严厉打击缺斤短两、计量作弊、坑害消费者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计量违法案件57件。
6、多举措多维度强化旅游市场整治,推进旅游市场大提质。制定了《2023年黔东南州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州旅游市场秩序专班,集合网信、市监、文旅、公安、交通、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力量,集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一是开展涉旅市场检查整治。营造“行之顺心”、“住之安心”、“游之舒心”旅游环境,共检查景区景点832个次,涉旅市场主体16181户次,立案查处涉旅案件63件;营造“购之称心”“食之放心”消费环境,持续开展农村电器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开展涉旅食品专项抽检,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营造“娱之开心”社会环境。强化车站、宾馆、旅游景区景点、商业街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电梯、各类游览游乐设施设备安全检查整治。二是畅通12315等涉旅消费投诉渠道。办理涉旅投诉举报及网络舆情121件。
7.强化行政执法和消费纠纷调解,深化诉源治理。以“铁拳行动”为抓手,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州局机关持续推行全员办案,各县级局普遍实行全员办案执法模式,破解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全州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案件3707件,货值金额553.4438万元,罚没金额1472.206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70件。大案要案取得突破,执法成效逐步显现,重大执法案件268件,达到办理一个案件,震慑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全年共办理消费纠纷投诉举报9022件,挽回经济损失904万余元。
(二)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市场主体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根据省州工作安排,全州市场监管系统认真开展了法律咨询服务市场主体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共检查名称中含“法律咨询”类市场主体54户,发现问题10个,责令改正10户,移送司法局处理1户。排查经营范围含法律咨询服务的市场主体297户,其中15户无法联系,18户完成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1、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州局继续行使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405项。严格执法资格管理,完成新版执法证换证工作,目前我局持证执法证人员120人,完成前三季度学法用法工作任务。全面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州市场监管部门办理处罚案件法治审核率100%;严格执行省市场监管局和省药品监管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和警告案件共271件。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共移送案件70件,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开展案卷评查,共抽查全州17个市场监管单位188件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进行评查。我州共抽取37卷行政执法案卷参加省市场监管局和省药品监管局案卷评查。
2、加强合法性审核,为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等提供法律意见。今年由我局起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8件,均经过了合法性审核。现有公职律师1名,选聘1家律师事务所作为外部法律顾问单位,为我局重大行政行为、合同及日常遇到的法律问题等提供法律意见。
3.开展了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我局开展了涉及法治建设三个方面20个普遍性问题、执法程序9个重点问题的整改落实。开展了“十四五”法治建设中期评估工作,进一步夯实法治建设基础,促进市场监管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4.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司法监督。州局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6件和政协提案24件。全州系统行政复议44件,被纠错的共2件,复议纠错率为4.5%,行政诉讼6件,无败诉案件,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州局收到检察建议2件,按照要求依法办理。今年审计部门未对我局进行审计。
三、普法宣传工作,完善法治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领导干部学法机制,加强党章党规、习近平法治思想、行政法律法规及业务法律的学习,强化理解落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讨、“市场监管大讲堂”、执法培训等21次,组织州局行政执法人员在线观看了行政诉讼庭审2次,组织全州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第二届全国市场监管12315技能大比武活动等各类法律知识竞赛3次。落实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我局共有138名人参加了年度学法用法学习考试任务,学法考勤完成率100%,考试平均分92.59,平均学分94.58,参考率和合格率均100%。
二是开展集中宣传,全州系统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全国质量月”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60余次,通过媒体集中宣传,设置宣传咨询点、摆放宣传板报、展示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药品实物标本、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药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药品安全常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增强社会和群众自觉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职责,在行政许可、双随机检查、巡查及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中,开展说理式执法,将每一次执法活动当作一次普法课堂,在执法中进行普法,提高了普法的精准性和实用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州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出现行业性区域性停产停业和随意实施查封扣押等现象,杜绝任性执法、运动式执法。但通过案件评查,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离上级的要求和市场主体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依法监管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标准化执法能力及执法案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职业打假大量存在,基层执法力量疲于应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增长较快。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推动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习近平法治学习贯彻落实,加强行政执法学习培训,提高市场监管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推行全员执法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在工作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应对风险。
二是推动规范化行政执法,加强法治人才建设,配足配强法治审核人员,加强法治审核工作,完善法治审核制度。强化全过程记录的要求,在重要的执法环节,特别是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要实行音像记录。
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适时开展执法检查,严格追究执法过错的责任。
四是完善常态化普法教育机制,通过“以案释法”“谁执法谁普法”等方式,加强法治宣传工作。
2024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