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凯群莉、吴静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工作措施
(一)关于“成立酸汤研究中心”。目前,我州已成立了酸汤“两中心”,助推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2023年4月我局下属州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获省局批准筹建“省级发酵酸性食品(酸性调味料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基础设施已筹建完毕,将于2024年底完成验收,省级中心建成后将基本满足贵州省发酵酸性食品(酸性调味料产品)的检测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州内酸汤产业发展。二是2023年12月州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联合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黔酸王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建设“黔东南州酸系食品(酸性调味料产品)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获批准,搭建了黔东南第一家酸汤方面州级科技创新平台。州级科技创新中心将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包括酸汤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等,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二)关于“挖掘和宣传好酸汤文化”。我局在深入挖掘酸汤文化和价值,深化品牌效应,推动酸汤产业发展上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进“凯里酸汤”原辅料有机产品认证,其中全州获得大米、生态渔业有机认证证书9张。强化“凯里红酸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运用保护,指导帮助贵州黔酸王食品有限公司申报获批使用“凯里红酸汤”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健全规范“凯里酸汤”集体商标品牌管理和行业经营,授权32家酸汤餐饮企业使用“凯里酸汤”集体商标标志。二是积极打造酸汤质量品牌,指导酸汤企业申报黔东南州首届州长质量奖,引导企业追求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树立好标杆。三是开展贵州精品培育。指导酸汤企业开展质量品牌价值评价。指导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酸汤企业,围绕质量、服务、创新等质量指标,开展酸汤产业品牌建设综合体检,对企业市场影响力、品牌强度、品牌价值进行科学公正评价,找出酸汤产业发展的痛点和短板,准确判定产业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并以品牌价值评价为基础,精心指导相关企业申报“贵州省精品”,努力将凯里酸汤申报成第一批贵州精品。
(三)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便捷市场准入。州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改革措施,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服务,持续巩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提高酸汤企业开办便捷度。二是强化食品生产许可靠前服务,组织专家现场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厂房布局、工艺设备设置、检测人员培训等,有效压缩了酸汤生产许可审批时间,便捷酸汤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前全州酸汤生产企业达27家,具有一定规模酸汤加工企业19家(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5家),生产的酸汤产品主要为红酸汤、白酸汤、鱼酱酸。三是统一酸汤质量标准。组织制定酸汤相关地方标准,指导制定系列团体标准。《凯里酸汤标准体系研究及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12月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准立项,目前已完成体系框架结构和通用基础标准、原辅料标准、设施设备标准、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包装贮运销售标准,餐饮通用标准,品牌建设标准9个部分的初稿编制。同时,指导州食品行业协会立项凯里酸汤粉、凯里酸汤鱼、凯里酸汤牛肉、凯里酸汤猪脚、凯里酸汤菜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等9项团体标准,于3月2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我州主导或参与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8项,其中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红酸汤》《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酸汤》《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鱼酱酸调味料》《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鱼酱酸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方便米粉(粉丝)》《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火锅底料》。参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酸汤调味料》,参与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制定了团体标准《贵州酸汤调味料》,参与贵州旅游协会制定团体标准《传统黔菜 红酸汤鱼烹饪技术规范》《传统黔菜 白酸汤鱼烹饪技术规范》《传统黔菜 鱼酱酸汤牛肉烹饪技术规范》《生态黔菜 苗家酸汤鱼》,主导制定发布《腌鱼》《腌肉》《凯里酸汤 红酸汤》《凯里酸汤 白酸汤》及其加工技术规范6个团体标准。“凯里酸汤”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收集整理27项相关酸汤标准成册,收录了省级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19项,涵盖了红酸汤、白酸汤、鱼酱酸、酸汤调味料、酸汤鱼等产品标准及其加工技术规程,供州酸汤产业发展协会和企业推广实施与运用。同时,组织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专家申请加入贵州省发酵性酸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7家单位8名专家进入贵州省发酵性酸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增强凯里酸汤标准话语权。四是实施质量发展项目推动酸汤产业提质增效。指导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等酸汤企业,申报省级质量发展项目,针对酸汤专用优质原料品质指标体系不明确,传统自然发酵菌群差异性大,发酵周期长、产品品质不稳定,连续化、工业化、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单一、高值化新品匮乏等问题,以贵州特色“凯里酸汤”为研究对象,以优强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原料优选、工艺提升、产品提质、新品研发为目标,拟通过优选专用辣椒构建品质指标体系,并进行示范种植基地建设;筛选优势菌株制备液态发酵菌剂;实施液态菌剂定量接种强化发酵新技术并规模化应用;开发具有特色滋、香味口感的高值化延伸产品。项目完成后将提升贵州特色酸汤食品产业的科技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对巩固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五是深入开展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技术和服务优势,免费为凯里酸汤产业提供优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质量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通过黔东南州酸系食品(酸系调味料产品)技术创新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企业检验人员免费培训、提供免费技术咨询服务以及检验检测公益性服务等活动,更好地服务全州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将扶持酸汤产业列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已帮扶3家“酸汤”产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24年,拟帮扶8家以上“酸汤”产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六是强化酸汤系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省市场监管局工作安排,州市场监管局制定了2024年食品监督抽检工作计划,及时对接承检机构及时开展工作,加强对酸汤的质量监测抽检。截至目前,配合上级部门对酸汤产品检测抽样7个批次,完成4批次检验。下步我局将加强工作调度,均衡推进全年工作,确保酸汤产品质量安全。七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近年来,我局先后帮助麻江明洋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亮欢寨餐饮娱乐管理有限公司等酸汤生产企业,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1975万元,有效解决了相关酸汤生产企业资金难题。
二、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酸汤产业发展的要求和部署,聚焦当前产业发展的短板和问题,切实发挥好州质量强州和知识产权强州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工作统筹,将上述酸汤产业发展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五步工作法”,逐项落实到州(县)市场监管局相关科(股)室及具体责任人。
(二)定期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对酸汤产业发展工作目标和任务开展督查,列出责任清单,制定作战图,形成责任链,加强工作调,对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支持的工作事项,主动向上请示或横向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州、县、企业三级同步推进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新局面。
(三)落实见效。酸汤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我们将举全局之力,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直至抓出成效,为酸汤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州市场监管局 202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