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州政协黔东南委员会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来源: 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 2019-11-28 15:03

杨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酸汤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具有民族特色的酸汤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工作的支持。经认真研究办理,现就建议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酸汤产业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州酸汤产业的发展现状

1.酸汤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流水经营框架初步形成。

目前,黔东南州在市监部门登记经营范围中有“酸汤”项目的企业有39家,其中通过SC认证的企业有7家,规模以上酸汤经营企业3家。为酸汤产品提供原料的合作社和个人约3000人。一个从原料种植到产品加工再到酸汤餐饮服务的流水经营框架初步形成。

2.酸食消费需求逐年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酸汤产品以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凯里酸汤鱼”产品在省内外均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和较高的知名度,部分企业的酸汤系列产品畅销京津冀、云南、深圳、上海、江苏、湖北等地。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扩散,市场需求拉动企业不断提高产量。

3.酸汤产业经营者多以中小企业为主,酸汤品牌效益存在淡化风险。

虽然黔东南州的酸汤产品加工企业有39家,但规模以上企业仅有3家,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不足。总体工艺技术水平较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更多的为小工厂、小作坊,或是前店后厂的火锅店,无法形成规模化经济效应。此外,企业间存在低价竞争现象,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这些都严重威胁“凯里酸汤”整体品牌形象,“凯里酸汤”品牌效益存在淡化风险。

4.酸食原料产量不断扩大,带动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随着酸汤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企业产量相应增长,带动原材料需求不断扩大,许多酸汤企业自建或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建设原料种植基地。镇远县肖家园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亮欢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麻江明洋食品有限公司和丹寨县俊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通过加快酸汤火锅底料等系列新产品的研发,已在镇远、凯里、麻江、丹寨、黄平、岑巩、黎平、瓮安、三都等县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原料采购基地,目前已带动上万户农民种植辣椒、西红柿、生姜,订单种植面积过万亩,平均为每户原料种植户每年增加收入1.3万余元。

二、酸汤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1.企业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全州酸汤生产企业多为产业链低端加工企业,运用传统技术较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酸汤的关键技术在于发酵环节,但大部分企业对这一环节科研投入不足,酸汤的发酵往往是依赖经验、利用传统陶罐(缸)自然发酵,缺乏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容器、致酸菌种、微生物指标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设备配置,导致酸汤风味差异较大甚至腐败,影响酸汤品质及在全国市场的推广。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同类产品多、差异化特色产品少,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

2.企业布局较分散,集聚效应缺乏。

全州酸汤生产加工企业多散布在各县区及乡镇,呈现分散布局。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没能有效形成公用设施配套齐全、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由于受区位和经济实力的限制,企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吸引力相对较弱,引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能力不强,无法完成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质量效益难以保证,阻碍了企业进一步成长。

3.标准体系未建立,品牌效应较弱。

酸汤企业普遍存在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食品检测技术相对落后,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能力较弱。与此同时,“凯里酸汤”的品牌效应不明显,全州酸汤生产销售企业和餐饮企业,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文化理念和传统背景,纷纷按照各自企业的需要去理解“凯里酸汤”文化,抽取对各自有利的酸汤文化片段和民俗章节,对消费者和消费市场造成“凯里酸汤”文化理论混乱、宣传片面、民俗风味模糊的影响,不利于“凯里酸汤”的正面品牌树立和整体形象宣传。

4.专业人才较紧缺,配套服务不足。

在人力资源方面,酸汤企业管理人才、熟练技术工和销售人才是目前全州酸汤企业缺口较大的三类人才,现有的员工良莠不齐,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小。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逐年扩大,不断开拓新市场,销售人才更为短缺。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全州酸汤生产加工关联服务业能力仍显薄弱,缺少进行酸汤人才培训的机构,产品质量检测、营养成分测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本地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匮乏。

三、市场监管部门在发展酸汤产业中采取的措施

凯里酸汤产业是黔东南州著名的民族特色饮食之一。支持和鼓励其产业发展,对保护民族特色品牌、促进脱贫攻坚、振兴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为充分发挥我州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凯里酸汤产业的培育和经济增长点,我局结合工作职责,现提出以工作措施:

1进一步简化我州注册资本登记手续。一是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认缴制”;二是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三是取消注册资本中货币资本出资比例限制;四是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

2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前置审批项目,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凯里酸汤产业创业发展热情。

3推行注册登记“三通”服务。对与凯里酸汤有关的企业,只要登记材料齐备,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注册登记时畅通;申请时材料不全,但主要件具备,不违反法律法规,可以补正的,申请登记时变通;申请材料不具备,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及时沟通。

4.实行许可办照“零收费”。免收凯里酸汤生产业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和变更登记的登记类、证照类的市监规费,凯里酸汤产业者可免费办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营业执照。

5.全面落实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改革。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在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应办理年度报告期间,我们都将派人督促、指导凯里酸汤经营者及时办理年度报告,避免因不在法定报告期限内报告而遭到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情况发生。

  6.计划在年内举办一期我州特色农产品企业的商标、品牌业务培训,加大对凯里酸汤等特色民族产品的商标培育、发展工作的力度,引导凯里酸汤经营者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7.可以根据我州凯里酸汤产业的发展情况,主动联系上级商标管理部门对我州凯里酸汤产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予以重点指导。

8.充分利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黔东南商标受理窗口可以直接与总局商标局联系的优势,将凯里酸汤的商标申请列为重点跟踪项目,积极为凯里酸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发挥推动作用。

9.选择现有的经营凯里酸汤且持有有效注册商标的企业持续培育并积极争创商标品牌。

四、新常态下加强酸汤产业建设的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做大做强酸汤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提高对“酸汤品牌”作用的认识。品牌是无形资产,是公众对产品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建设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提升我州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是充分认识发展酸汤产业是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酸汤产业需要大量的生姜、西红柿、辣椒等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种植对科技含量的要求不高,这正适合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脱贫需求。

2.加强领导,确保酸汤产业发展工作有序开展。虽然我州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具有种植和生产酸汤产业所需的农土特产品的条件,但除少数几个企业形成规模经营外,绝大多数农户还是粗放经营,各自为政。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等对区域性而言,还是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领导。一是各级政府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酸汤产业的发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负责对辖区内的酸汤产业发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协调。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安排到酸汤产业发展的岗位上;三是要加大对酸汤产业发展的投入。要在扶贫资金中要确保酸汤产业能占一定的比例。

3.用好用足激励政策,激发我州酸汤产业的发展和创品牌的热情。根据《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党发[2017]7号),我们要会同财政等部门督促各县市政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文件要求,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或团体予以及时足额兑现补助奖励。

4.加大酸汤品牌培育力度。任何一个成熟的品牌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它是以优良品质为基础,以社会推介为途径、以消费者认可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关键、以国家法定机构注册核准为标志的知识产权。所以,品牌需要培育。结合我州实际,酸汤品牌培育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强调研。各有关部门应开展大规模的农产品资源大调查,深入田间地头,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取得广泛联系,发动各基层市场监管、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能量,在酸汤原材料中要挖掘出相对具有地理标志特点的农产品,并建立地理标志培育储备库。以储备库中的农产品为依托,查找历史资料,翻阅史志年鉴,找寻该农产品的历史渊源和性质特点等工作,为品牌培育申报工作打好基础;二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资金扶持。在我州,品质优良、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特色农产品很多,但又多是规模小、外界知之不多的情况。要让外界知晓并认可,首要的任务就是宣传。而宣传需要经费,所以,各级政府都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扶持资金也可以作为股金,待有成效后可以分红),帮助其发展壮大;三是加强推介。政府既可以定期组织本地有酸汤品牌发展前途的产品到先进发达地区进行推介,也可将有酸汤品牌发展潜力的产品与本州的旅游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还可以在各级电视台进行宣传,让外地消费者对我们推介的产品进行认识直到认可;四是政策支持。酸汤产业服务部门要随时掌握特色产品的发展动向,适时调整品牌培育措施,只要是有利于促进酸汤品牌发展的,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只要是有利于提升酸汤品牌地位的需求,就要积极主动的提供帮助。

5.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奖惩制度。酸汤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产业发展,要把酸汤产业及其品牌培育发展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对酸汤品牌培育发展工作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对工作措施有力,使酸汤产业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中成效显著的,要给予奖励,反之,则应予适当惩戒。

非常感谢您对我州酸汤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为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