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文体广电旅游局:
罗国浪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黔东南州非遗相关产品品牌化建设相关工作的建议》(第154J122号)收悉。现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一)提升商标品牌业务办理质效。我局高度重视非遗商标品牌建设,强化办理服务实效。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黔东南受理窗口作用,拓展业务办理渠道,充分为市场主体办理商标业务提供便利,目前向市场主体提供除商标转让外的“非见面”“0跑腿”业务办理,提高了我州市场主体办理商标业务效率。
(二)商标品牌逐年增长发展向好。以涉及银饰的14类商标为例,2003年10月28日,我州企业申请第一个名为“雷公山”商标,至2024年3月31日,全州共申请14类商标769件,获得注册商标496件,占我州注册商标总数的1.78%。近年来申请14类注册商标呈上升趋势,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57、71、65、102件,2024年截至3月31日,14类商标申请量高达55件,占2024年第一季度我州商标申请总量的2.28%。
(三)为我州非遗市场主体申请商标出谋划策。我局在市场主体申请注册商标出现困难时,主动作为,为市场主体出谋划策,比如2023年,从江瑶浴品牌建设出现问题时,我局主动作为,分析从江瑶浴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从江瑶浴协会组建从江瑶浴集体,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做好产品质量控制和口碑宣传,打造从江瑶浴品牌。目前,集体商标已经通过初审,若无意外,将于2024年6月20日获得注册商标。
(四)强化非遗产业专利项目引领发展。我局关注非遗工艺品专利发展情况,为我州非遗工艺品产业发展提供导航,2024年,我局继续向省知识产权局提出开展《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产业专利导航》的研究项目,旨在为我州银饰、刺绣、蜡染、竹编工艺等非遗工艺品产业提供导向,争取获得省局的支持。
(五)加大非遗产业知识产权企业扶持力度。自我省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和评选以来,我州有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涉及非遗产品企业获得该称号并获得支持发展资金。我局每年推荐申报企业时都会向涉非遗产品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