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

来源: 州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 2024-03-21 11:35

2023年,州市场监管局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场监管局、省药品监管局业务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桥头堡”实施意见等重大政策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手抓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质量强州和知识产权强州战略,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线;一手抓高水平安全,创新网格化管理,强化监管执法,牢牢守住“三品一特”安全底线,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书写了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2023年全州新设立市场主体5.78万户,新设立企业1.16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9.71万户,其中企业7.99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0.12%,2022年18.76%)提升1.36个百分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巩固“证照分离”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省通办改革措施实现“零见面”办理营业执照开办时间优于全省平均时间建立助企联络制度,全州市场监管系统与32856户企业建立联络结对帮扶关系,收集企业问题151条,为企业提供服务事项123条,提升了服务市场主体水平

二、助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全州“个转企”118户。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工作,州级和16个县市全部恢复或成立个私协会,并实现独立运行,服务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州个私协在全国个私协秘书长会议上代表贵州省作交流发言。强化“小个专”党建工作,成立“小个专”党建工作委员会,建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71个,全州“小个专”党组织达到339个,党员5147人。开展共产党员“三亮”活动,为295家党员经营店悬挂“共产党经营户”岗位牌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深入实施质量强州战略

深化质量强州建设,量身定制至2025年的质量工作目标29个,提出实施质量和效益攀登工程等“八大工程”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122条,推动全州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该项工作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肯定。积极推进质量发展项目,3个质量项目被省局批准实施,5个质量典型案例被省局作为典型推广;“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蒋秀菊的质量守正与创新”工作,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典型推广,相关视频在中国质量(成都)大会上播放。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标准总监制度,全州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43个,179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198家企业建立标准总监制度。强化标准引领,建立健全黔东南州标准化专家库,在库专家增至185名;提高标准供给,组织参与省地方标准11项,编制发布黔东南州地方标准21项,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市州级地方标准第一。推进产品认证工作,2023年全州新增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0张,同比增加15%,证书总量达到77张;新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4张,证书总量达到96张。

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州战略

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村超”“村BA”“从江瑶浴”等品牌创建,全州有效注册商标达26601件,专利授权726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质押3980万元、商标专用权融资60万元,对600件专利权利人发放补助资金共20.73万元,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有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设立了16个县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实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县市全覆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丹寨万达小镇被评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雷山县毛克翕茶叶公司获得贵州省外观设计优秀奖,贵州省油茶种植及加工产业专利导航项目通过验收,不断夯实知识产权保护基础。

五、有力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强化价格监管,聚焦涉疫物资、景区景点、赛事活动、重要民生消费商品等,开展打击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价格违法案件,有效维护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规范广告市场秩序,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100件,罚没金额52.30万元。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严格商业秘密保护,新增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6家,全州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增至24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12个项目入选贵州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项目。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推进在线解决消费纠纷(ODR),发展ODR企业33家,快速化解消费纠纷355件。调动发挥12315前哨作用,接受咨询30273件,处置投诉举报902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04万余元,效能评估连续两年全省第一。严格执法办案,推行“全员办案”制度,发挥局、队、县(市)联动作用,组建市场监管执法骨干人员名录库,实现监管和执法办案能力“双提升”,全州查办各类案件3707件,罚没金额1472.2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4.6%、40.5%,有力打击了市场违法行为。

六、守紧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食品安全方面。积极推进“两个责任”落实,明确1.5万名干部对全州4.32万户食品经营主体进行包保,督促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实现配备率100%;做好食品监督抽检,全年完成抽检4744批次,不合格率2.66%,不合格食品均及时处置。药品安全方面。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联合多部门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开展药品安全监督抽检,完成药品抽检625批次、化妆品抽检75批次、医疗器械抽检50个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4批次,均按程序进行后处理。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方面。强化许可证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督促获证企业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完成重要工业产品州级抽检577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65批次,并开展了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132家次,检查特种设备13135台次,排查安全隐患639项,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376份。

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合作交流,同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2023年,与佛山市市场监管局互访交流4次,开展招商引资走出去10次,接洽客商48家,引进落地项目4个,总投资2亿元。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贵州省发酵酸性食品(酸汤酸性调味料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有效助力“凯里酸汤”产业发展。积极推进“食药同源”试点工作,在我州试点的“食药物质”天麻、灵芝、铁皮石斛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收录在“食药同源”目录中,为“食药物质”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强化“村超”“村BA”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职责,在活动现场及周边市场,重点加强“三品一特”、价格和计量监管,在游客倍增、全网点击量超过500亿的情况下,实现价格合理、计量公平、市场安全有序的目标,有效服务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