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州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全力打好“桥头堡”建设的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努力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为谱写锦绣黔东南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结合国家总局和省局工作部署以及州委、州政府要求,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抢抓政策机遇,用好用活上级支持政策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省市场监管局省药品监管局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工作方案》,用好用活支持政策,落细落实具体任务,力争每一项政策措施都见实效、每一个试点都出新经验、每一项示范都出好效果。探索构建常态化向上对接争取机制,力争省局在政策、项目资金、试点示范等方面批量式、常态化给予我州倾斜支持。
二、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振市场信心
2.全力推动市场主体总量大提升。充分发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作用,统筹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惠企便利政策拆解解读、精准推送和获取兑现,确保政策看得懂、好申请、易兑现。不断挖掘市场主体的潜力,提高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确保到2023年底,全州市场主体总量达43万户,增速达到10%以上,企业数量达8万户以上。
3.持续深化商事制度大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登记注册与许可审批工作衔接,全面推行以行政机关清楚告知、企业诚信守诺为重点的告知承诺制,深入开展“个转企”登记方式和企业办事“一网通办”试点改革,尽最大努力服务好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4.持续巩固营商环境大提升。强化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3项一级指标评估结果的运用提升,有效解决评估发现的工作问题和短板;抓好二级指标涉及内容的统筹调度,抓稳基础工作,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再提升。
5.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白酒、预制菜、特色食品加工、医药等产业,用好“桥头堡”建设和东西部协作政策支持,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到佛山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展现市场监管主动作为。
三、以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抓手,营造公平有序安全稳定的竞争环境
6.进一步推进竞争政策实施。统筹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深入开展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强化抽查纠错和举报问题处理,预防和制止行政垄断。围绕“稳物价”,强化重点时段百姓生活必需品、大宗商品价格行为监管,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加强教育、医药等民生领域收费专项检查。
7.进一步深化监管机制创新。探索构建全链条企业信用监管制度体系,持续推进信息公示、失信惩戒、“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持续抓好市场主体年报工作,确保2022年度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保持较高水平,加强与海关、人社、商务、统计部门协调配合,指导和规范企业年报的“多报合一”工作。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依法开展失信及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工作,抓好失信联合惩戒与信用修复,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以信用为基础新型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执法一体化理念,健全监管信息与案件线索的信息通报和联动协作机制,实现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的无缝衔接,提升案件线索发现能力。
8.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治理力度。依托“双打”“铁拳”等专项行动,瞄准监管风险压力大、群众不满意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公益广告管理,严厉打击涉疫物资质量违法、食品中非法添加、反食品浪费、成品油质量违法、民生领域违法违规商业广告宣传、传销、加油机计量作弊等问题。突出大要案件查办,较真碰硬执法,严字当头处罚,真正让监管长出牙齿、执法形成震慑、违法者付出代价。
9.进一步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高质量完成州级放心消费评价及省级放心消费抽查迎检工作。持续强化旅游市场整治,重点围绕银饰品、珠宝玉石、乳胶制品等旅游商品强化监管执法,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助推我州旅游业加速复苏持续繁荣。进一步提升12315和消费者协会工作效能,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
10.切实履行成员单位职能。统筹抓好平安贵州建设、扫黑除恶、“扫黄打非”、“长江禁捕”、统一战线、禁毒、安全生产、国家安全、交通安全、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建议提案办理、民族宗教、网络信息安全、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做到与市场监管工作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四、严格“三品一特”监管,坚决守牢民生安全底线
11.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把“两个责任”作为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主线,按照1年打基础,2年全覆盖,3年见成效的工作部署和建立“八项机制”的要求,持续深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食品安全责任,推动末端发力,实现终端见效。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及集体聚餐、校园及周边、托幼机构、餐饮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等方面专项整治,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强化重要时段、重要环节、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继续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形势会商和预警交流等工作,扎实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强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严防误食有毒野生菌、自制问题药酒米酒中毒事件。
12.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管体系。严格落实各级监管事权,加强跨区域跨层级药品监管协调联动,推动监管政策一体化、监管能力一体化、监管质量一体化。加强“两品一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动态监管,重点围绕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血液制品、集采中选产品、儿童和特殊用途化妆品等,全面排查、有效防控风险隐患。积极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强化新冠病毒药品、疫苗、检测试剂等防控物资生产和批发零售环节监管,确保质量可靠、来源合法、去向明确、价格稳定,严厉打击涉疫违法行为,切实打通疫情防控药品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
13.毫不松懈防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开展“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以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工程、危化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压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电梯检测和电梯维保质量提升监管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推进老旧住宅电梯隐患治理。加大小型锅炉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重点打击违法使用锅炉行为。加快气瓶信息化建设步伐,严厉打击超期未检验、报废、翻新、改装等气瓶充装违法行为。充分运用“贵州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平台”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调度,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依法报检,严厉打击超期未检使用等违法行为。强化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14.持续加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电器产品集中整治巩固提升行动,严防薄弱环节和敏感区域的质量安全风险。按照国家局、省局的部署,开展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做好监督抽查不合格后续处理工作。聚焦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系统性、行业性或区域性质量安全苗头问题,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电动自行车、电器产品、燃气器具违法生产销售行为。
五、深入实施质量强州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质量基础
15.更加有力统筹质量强州建设。认真宣传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细化实施方案,落细落实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州长质量奖评选,引导和激励全州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增强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入开展质量“一站式”服务工作,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企业提振信心,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提供优质高效市场监管服务。
16.深入推进全域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以及乡村振兴、林下经济等全领域组织开展州级地方标准研制,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指导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提升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17.强化计量服务。继续推进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州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能力建设和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升级改造,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项。围绕电子计价秤、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计量痛点、难点,开展民生领域计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和指导帮扶,深入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动,强化计量服务,实施动态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长效计量监管机制。
18.推进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提质增效。围绕“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和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帮扶活动,争取在质量认证方面取得突破。强化检验检测和认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机动车等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不实报告行为,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检验检测和认证市场秩序。
六、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强州战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19.加快知识产权发展。进一步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有序推进我州商标品牌指导站的建设,发挥指导站联络平台和公益窗口作用,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本地商标品牌工作效能,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高价值发明专利保维持促增长工作,巩固提升我州发明专利保有量,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增长与转化,以知识产权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20.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动“知产”变“资产”。持续打响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调研走访,指导和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快推进“天柱骡鸭”等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项目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资金,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2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快速保护、纠纷调解工作,以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帮助市场主体以更快更好的方式处理侵权假冒纠纷。强化民族手工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丹寨万达、雷山西江、台江施洞省级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市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七、强化能力提升,打造新时代市场监管队伍
22.全面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政治角色标准标杆。强化理论支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确保市场监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3.扎实推动系统行风建设。 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线,推动全体党员干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狠抓工作落实,持续优化市场监管工作理念、制度、作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把政治标准,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
24.建强监管、执法、检测队伍。加大重大案件查办力度,继续推进局队合一全员执法办案模式,着力推进“技术执法、科技打假”,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单兵作战能力,提高执法办案综合素质,办大案、办要案、办铁案,推动执法能力大提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综合运用上级培训、自主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动业务能力大提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干部职工到省局、州局跟班学习或交流锻炼,强化能力提升。加快“两所一中心”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更新,进一步扩大检验检测认证参数。加快创建“贵州省发酵酸性食品(酸汤)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动检验检测能力大提升。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市场监管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