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场监管局关于对州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6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2-08-31 10:32

欧建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黔东南州茶叶品牌实行标准化生产助推茶叶行业提质增效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州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截至2021全州共有茶园面积65.79万亩,投产茶园面积稳定在54.23万亩,产量2.86万吨,产值33.9亿元。

(一)在茶叶标准化建设方面。我州茶叶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茶叶标准供给质量和水平。截至2021年12月,我州先后共制修订各类茶叶标准28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2个,州级地方标准23个,团体标准3个。其中省级茶叶地方标准有《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银球茶加工技术规程》;州级地方标准有雷公茶绿茶、黎平红红茶、丹寨硒锌茶、镇远天印贡茶、清明茶产地环境、采摘、生产、加工、冲泡指南、销售门店规定、综合标准体系23个标准;团体标准有《黎平香茶》《黎平白茶》《黎平雀舌茶》3个标准。其中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有8个,综合体系标准有2个,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有3个,冲泡指南有3个,店面规范有3个,不断健全从产地、采摘、生产、加工、冲泡、销售等从生产到流通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二)在茶叶品牌建设方面。一是茶叶商标意识有所增强。截至2021年,全州共有茶叶注册商标2203件,通过注册商标对茶叶品牌保护的意识得到增强。二是正在开展包含茶叶在内的“苗侗山珍”商标注册工作。在30类“茶”未获国家批准商标注册之前,鼓励各茶企采取非注册商标使用的方式,以提高“苗侗山珍”商标在茶产品上的辨识度和社会知晓率;三是开展茶产品地理标志申请。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黎平雀舌”。目前重点扶持丹寨县开展“丹寨云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力求通过地理标志提升产品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四是开展茶叶有机认证工作。截至2022年3月,全州共获得茶叶有机认证证书20张,认证面积11292.645亩。五是在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我州黎平县高屯街道茶山、雷山县西江镇茶旅景区分别荣获“十佳最美茶山”、“十佳茶旅融合基地”荣誉称号。五是侗乡黎平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茶产业联盟授予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为“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六是“贵州绿茶进景区”茶文旅融合发展现场会于2021年10月9日在我州雷山县成功举办,会上现场开展贵州绿茶进景区、进酒店、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及茶产业招商项目签约。

(三)在茶叶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产销对接上,线上线下销售取得突破。黎平县举办的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上黔东南分会场产销活动促进茶叶销售,组织47家茶企参展,州内茶企与客商现场签订产销协议1.08亿元,实现线上线下销售茶叶6900单,销售额826万元;在黔东南州组团参加2021第十三届哈尔滨春季茶产业博览会上,黔东南州20余家茶企现场销量达15万元,达成茶叶产销合作107万元。二是在生产基础上,加工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按照“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强化茶企生产能力和加工技术水平。引进吉利集团、万达集团等龙头企业进入茶产业,引入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并依托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进行品牌推广和茶叶销售。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整体思路,雷山县开展了雷山银球茶标准厂房改造、文化车间建设、生产制作工艺提升等系列提升改造工程,打造黔东南州雷山银球茶特色产业,为我州茶叶“走出去”探索了新路。三是在茶事活动上,进一步扩大了黔东南茶叶影响力。在2021年贵州省春季采茶技能竞赛决赛中,我州获得“2021年贵州省春季采茶技能竞赛决赛组织奖”、雷山县代表选手获得全省双手采茶“银手指”荣誉,黎平县、丹寨县、台江县代表选手分别获得全省双手采茶“铜手指”荣誉;2021贵州省秋季斗茶赛,我州的贵州雷山云尖茶业实业有限公司,黎平县农林产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获得红茶、绿茶铜奖;2021年度茶产业百强县市评选中,我州黎平,雷山,丹寨三县榜上有名。

二、我州茶叶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茶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州每年都根据省里下达的茶产业工作任务,结合本州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年度茶产业目标任务分解表,将黔东南州茶产业目标任务分解给各县(市),明确全州茶园总面积、投产茶园、总产量、总产值、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各项目标,确保我州茶产业发展有人抓有人管。

(二)加强茶叶基地建设,提升原料品质。持续加强高标准茶园建设,大力推动茶园社会化服务。2021年以来建设高效茶园 8.24万亩,推进产业融合茶园2.72万亩,欧标茶园4.36万亩;开展社会化服务茶园管护面积10.08万亩。改种换植和新建优良品种茶园面积2.04万亩,其中重点推广黔茶系列茶树品种0.5万亩。

(三)开展标准化指导服务,助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开展茶叶标准化采摘培训。围绕普及“双手采茶”技能,先后在雷山县、丹寨县、黎平县、台江县、凯里市开展茶产业培训工作,切实提供技术支持。2021年全州开展茶叶生产服务指导累计达872次,累计开展茶叶培训253次8402人次。二是指导执行茶叶标准化管理。先后深入到黎平、雷山、丹寨、岑巩、台江等茶叶主产县了解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替代减量等技术;三是开展茶叶标准化调研。深入到雷山、黎平等县茶企,了解茶叶经营者对茶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所需所盼,督促和指导茶企及时制(修)订茶业标准。四是开展安全标准检查,强化茶园质量安全监测。为确保全州茶叶质量安全,及时组织人员对州内各茶园、生产厂房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清园行动”,重点检查茶园是否有违反使用国家、省、州县禁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加工厂房环境卫生及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仅2021年,共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检查共89次,并督促存在问题企业整改完毕。

(四)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市场。一是大力实施茶叶商标注册便利化工作。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黔东南商标受理窗口的有利条件,对茶叶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开放“绿色通道”,商标业务受理采用网上申请,实现“互联网+茶叶商标服务”,完成纸质申请向网上的转换,最大程度方便茶叶商标申请人提交申请。二是大力推介黔东南茶叶品牌。组织州内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参加北京、深圳、青岛、杭州、哈尔滨、兰州、沈阳、青岛等省外大型茶博会,宣传我州茶产业公共品牌《雷公山茶 绿茶》、《黎平红 红茶》。三是鼓励茶叶企业加入“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利用“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带动茶叶“黔货出山”。目前“苗侗山珍”会员企业126家,其中有16家茶叶企业加入“苗侗山珍”。

(五)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一是明确专人配合基金专班做好基金申报服务工作,参加省专班组织的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培训会,指导我州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农业现代化基金项目申报,截至目前,共组织10家茶叶企业谋划申报项目。二是指导产茶县积极争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项目的支持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基金为重点的扶持导向,围绕基地和加工、品牌和市场,梳理一批高标准茶园、初精制加工储备共计11个项目三是针对性赴省外开展招商引资,前往广东、杭州、哈尔滨等地区考察对接共计9次,促成项目合作11个。

三、根据您的建议,在打造黔东南州茶叶品牌实行标准化生产助推茶叶行业提质增效方面,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虽然我州茶叶产业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比相对落后,正如您指出的,缺乏大品牌支撑,品牌价值不高,附加值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意见建议,切实改进工作措施,强有力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我州茶叶产业和茶叶品牌。

(一)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善茶叶品牌标准体系。一是指导和帮助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大茶叶团体标准制定力度,协助按团体标准一般程序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协调相关部门为该团体标准的制定提供便利,争取在制定“苗侗山珍”茶叶团体标准方面取得突破;二是继续做好茶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制定服务。组织开展2022年茶产品加工标准制修订立项申报工作,指导涉茶企业制定茶产品加工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深入到全州茶叶重点县的重点茶企了解茶企的要求,对有制定茶叶企业标准需求的企业,有针对性的提供查询全国同类标准信息、提供参考标准样本、推荐茶叶标准专家等专项服务,努力为茶企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强请示汇报,争取为我州有条件的茶叶项目向省级申报为标准化示范项目,争取让我州的茶叶标准化发展得到上级专项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指导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

1.引导涉茶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一是建立领导体系。引导茶叶企业建立一个以企业高层领导和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机构,明确具体负责标准化工作的部门和人员,确保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明确规定工作内容,避免工作无物,让企业标准化工作有实效。三是构建标准形式。茶在产业划分上属第一产业,属农业范畴,其标准化形式可以参照农业普遍性标准,即育苗、整地、移栽、病虫害防治、施肥、采摘等设立。

2.推动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落地实施。一是加强企业领导层的标准化意识,增强企标准化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对茶叶企负责人进行标准化和品牌基本业务知识培训。二是确保企业实施标准化做到“标准好”、“实施好”、“评价好”、“推广好”三是用好标准化信息平台。指导和帮助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信息平台实现标准文件无纸化管理;标准制修订信息化管理;标准使用情况的在线实时监测,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标准使用情况实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的预警;标准化培训实现网上授课、线上考试等功能,实现精准、灵活、高效的标准化培训学习。

3.加强茶产业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充实现有的标准化人才队伍,除州级层面要充实标准化工作人员外,还要协调各县市确保标准化行政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结合各地标准化重点工作需求,对基层标准化工作人员和企业有关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化基础知识、农业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等业务知识的培训三是通过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等形充分调动标准化科技人才积极性。

4.加强茶产业全链条的标准化实施监督。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引导”、“联合发布”等手段,按照“制标、贯标、执标、评标、修标”等标准化全生命周期活动,开展标准实施与监督检查,强化茶园质量安全监测,确保全州茶叶质量安全。依托省里在建的“贵州省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地方标准实施意见反馈系统,时时跟踪、监督我州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实施效果,并将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适时予以公布并督促改进。

(三)加大黔东南优质茶品牌建设,助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做好“苗侗山珍”系列中茶叶商标注册工作。在目前还未取得30“茶”的商标注册情况下,可以先采用非注册商标的方式开展使用和推广,在持续使用后形成社会效应,逐步提高“苗侗山珍”商标在茶产品上的辨认度和社会知晓率,便于下一步继续提交30“茶”产品注册商标申请;二是指导各县市开展茶产品地理标志申请。鼓励各县市将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的茶产品申请地理标志,选择1~2个优质茶品种进行重点扶持,开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通过地理标志的信誉提升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鼓励更多茶叶企业加入“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利用“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带动茶叶“黔货出山”。四是组织州内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参加省外大型茶博会,大力推介黔东南茶叶品牌。

非常感谢您对我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并为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地支持和帮助。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