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燕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州“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情况
自2020年6月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启用以来,我州重点围绕“建机制、建标准、建渠道”的“三建”工作思路,制定了《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三年培育计划》《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意包装设计方案》《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工作方案》,结合《黔东南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文本》《黔东南苗侗山珍运营手册》《苗侗山珍品牌视觉形象手册》开展品牌规划管理、品牌宣传、标准制定、品牌整合、货源组织、市场渠道建设等具体工作。本年度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产品策划定位。一是重点围绕州内主导产业(两茶一药一菌两果)来进行产品包装,建立黔东南州农特产品库。设计产品包装18款,其中,“苗侗山珍•礼遇黔东南”礼盒6款,“苗侗山珍”礼包4款,“苗侗山珍•雷山银球茶”1款,“苗侗山珍•侗家梯田大米”(红米、紫米、香禾糯)共3款,“苗侗山珍•南方蓝莓故乡”(果脯、果酱、蓝莓汁)共3款,“苗侗山珍•长寿餐桌精灵”山茶油1款。二是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围绕百香果、酸汤、油茶、蓝莓、林下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二)健全标准制定体系。制定高于国标又符合各种养(植)殖、加工企业需求的团体标准,着重突出特点和特色,以此增加产品的卖点。在已完成《苗侗山珍建设和管理通用要求》《苗侗山珍食用种植业产品》《苗侗山珍食用畜牧产品》《苗侗山珍食用淡水产品》《苗侗山珍加工食品》5项团体标准的基础上,茶叶利用现有的《黎平红茶》《雷山绿茶》《雷山银球茶》进行细化,找出我州红茶、绿茶与其他地域的差异化。正委托州农科院、州市监局就开展《山茶油》《百香果》《蓝莓》《铁皮石斛》《黄精》《茯苓》《淫羊藿》《草珊瑚》《天冬》9项团体标准制开展制定工作。2021年12月31日《腌鱼》《腌肉》两项团体标准通过公示期,拟于2022年进行发布。
(三)加强商标注册保护。委托专业知识产权公司进行商标全类注册保护(45大类),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除32类(饮料、水)、33类(酒)、44类(医疗美容)以外,截至目前获得注册商标51件,可满足州内大部分农产品授权“苗侗山珍”商标使用的需求(即符合“苗侗山珍”在相关的商品/服务使用“R”标),未注册成功类别也正在通过分析商标驳回原因,采取无效宣告、受让引证商标的方式继续争取。
(四)强化会员单位管理。州苗侗山珍协会第一批入驻会员50家,第二批入驻会员37家,第三批入驻会员39家,第四批入驻会员11家,截至目前企业会员137家。为更好服务会员单位,协会建立了会员工作台账,及时为会员单位解决产品授权、门店授权、市场渠道建设等问题。
(五)扎实做好产品授权。按照“成熟一款,授权一款”的原则,授权产品严格执行《“苗侗山珍”品牌使用申请书》《“苗侗山珍”集体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各项规定。2021年州苗侗山珍协会授权产品15款,其中,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果干1款,贵州雷山合兴生态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00g红茶1款,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500ml、1L、3L山茶油3款,黔东南凯龙科技有限公司360ml瓶装水1款,贵州省施秉县华云有限公司1000g腊肉1款,贵州万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g葛根粉1款,雷公山银球茶有限公司200g罐装银球茶1款,贵州菌乡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g羊肚菌面条1款,贵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00g风鹅1款,贵州黔山玉液山茶油有限公司500ml山茶油1款,贵州久盛油茶科技有限公司500ml、1L、1L、3L山茶油3款。
(六)支持企业开设形象店。2021年授权“苗侗山珍”旗舰店、专卖店12家,分别是贵州腾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苗侗山珍•麻江店”、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苗侗山珍•麻江店”、镇远县蔡酱坊有限公司“苗侗山珍•镇远店”、贵州省黎平蝉之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侗山珍•肇兴店”、贵州万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苗侗山珍•台江店”、贵州千子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侗山珍•碧桂园店”、贵州菌乡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侗山珍•风情园店”、贵州苗岭黔菇菌业有限公司“苗侗山珍•岑巩店”、贵州新融创商贸开发有限公司“苗侗山珍•三穗店”、贵州苗侗佳源食品有限公司“苗侗山珍•丰球豪庭店”、贵州森康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苗侗山珍•佛山店”、天柱县凤玖玖贸易有限公司“苗侗山珍•天柱店”。
(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州苗侗山珍协会牵头下,黎平县盈春台茶业有限公司、雷山县毛克翕银球茶业有限公司、雷山合兴生态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同成立了“黔东南州苗侗山珍茶业有限公司”,协会正在设计茶叶系列包装,设计成果为州内茶业企业使用,以此逐渐形成州内茶产业统一品牌的目的。
(八)多渠道开展推广宣传。州苗侗山珍协会制定《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方案》,制作宣传片2部,与州融媒体中心制作“苗侗山珍蓝莓篇”;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贵州卫视》“今朝更好看”直播4场,联合州融媒体中心直播4场,邀请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等媒体报道“苗侗山珍”5次;制作“苗侗山珍•雷公山银球茶”入选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乡村印迹大赛”总决赛;组织50家企业参加十九届农交会、第六届广东安博会,因疫情原因延期举办;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哈尔滨茶业博览会、组织30家企业参加黔东南州“苗侗山珍”林下农产品进佛山专场推介活动、组织产品参加省、州旅发大会;制作“苗侗山珍”10秒宣传片,拟于春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CCTV17展播;开通百度百科、抖音、火山、快手、微信公众号、西瓜、微信视频号、全民小视频等自媒体平台账号,推出《媒眼探山珍》、《山珍故事》、《山珍发布》3个栏目,每周跟进宣传报道;制定公交车广告、高铁站广告、星级宾馆酒店广告、公路服务区广告、景区宣传广告、旅游集散中心广告、主要街道、社区广告,拟于近期进行投放;《黔东南电视台》《黔东南日报》报道7次,《贵州日报》刊登3篇、《佛山日报》1篇、《香港商报》1篇,新媒体转载刊发20次以上。
(九)引导全社会参与。自2021年9月13日启动《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会员制消费实施方案》以来,州苗侗山珍协会引导入驻“苗侗山珍云仓”企业63家,产品179款,授权各县(市)企业开展“苗侗山珍”产品销售和推广16家,注册会员20601人,截至12月31日,销售额436539元。
二、“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成效
(一)“苗侗山珍”产品设计、标准制定得到规范。一是按照“苗侗山珍”VI手册制作了产品、礼盒、礼包样式18款,为企业在设计包装提供样板,避免“二次设计”。二是完成5项团体标准,满足产品授权需求,可以按照团体标准来进行生产加工,作为量化指标依据。
(二)“苗侗山珍”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宣传推广有所突破。一是“苗侗山珍”工作得到省农业农村厅领导表扬2次(微信)。二是制作的“苗侗山珍•雷公山银球茶”入选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乡村印迹大赛”总决赛(从1600余件作品评选出187件作品)荣获二等奖。三是“苗侗山珍”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视听中心联合举办的“2022全国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乡村好物”展示环节,将在全国村晚和央视舞台上推荐。四是州苗侗山珍协会推出的《媒眼探山珍》、《山珍故事》、《山珍发布》等各平台观看量、粉丝数量不断递增,其中“苗侗山珍”短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30万。
(三)线下实体店规模增加,品牌整合初见成效。在全州上下推动下,“苗侗山珍”品牌效应的不断增强,2021年收到新入会申请24家、产品授权23款、门店授权企业12家,目前已有9家“苗侗山珍”实体店已在运行。
三、2022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产品开发力度和产品包装设计。在各县(市)确定的农业主导产业上重点开发“苗侗山珍”拳头产品,按照有量、优质的筛选原则,加快“苗侗山珍”农产品产品库的建设。力争2022年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单品5款以上,州内农产品使用“苗侗山珍”品牌使用率30%以上。
(二)进一步健全单品团体标准建设。以“两茶一药一菌两果”为重点制定单品团体标准,逐步制定州内有量、优质的农产品单品标准,指导企业按标准进行生产。力争2022年制定农产品门类团体标准10个以上。
(三)进一步加大和规范产品授权、门店授权。严格按照《苗侗山珍”品牌使用申请书》《“苗侗山珍”集体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开展授权工作。2022年力争产品授权30款以上,州内门店20以上,州外授权5门店家以上。
(四)进一步挖掘“苗侗山珍”故事提升品牌知晓率。通过讲好“苗侗山珍”故事,做好产品宣传,增强黔东南农特产品的美誉度。2022年力争线上点击率1000万人次,线上转化率5%。
(五)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对纳入产品库的农特产品统一贴苗侗山珍标牌,与生产方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每年一检测。2022年力争建立“苗侗山珍”信息化管理平台1个,示范基地、核心基地60个以上(其中,农业部门30个,林业部门30个)。
(六)进一步加大市场渠道开发。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合作关系,为协会企业搭建平台,有组织带领企业“走出去”3次以上,“苗侗山珍”经营的市场主体产品年销售额3.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