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创建“中国有机第一州”推进有机产业蓬勃发展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黔东南州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底色是绿色。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作出了创建“中国有机第一州”的战略部署。黔东南州充分利用金不换的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品质有机产业,将我州生态有机比较优势转为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有机发展之路,塑造黔东南有机产品高端品牌形象。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机产品认证快速增长。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加快推进有机产业发展。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推动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2014年《黔东南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3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7年)》提出了今后3年在有机产业发展计划。2016年我州举办了首届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2016年至2017年出台《关于加快有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黔东南州加快推进有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两个政策文件,为有机产业发展制定顶层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我州有机产业迈上了加速发展的轨道,我州有机产业呈现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州有机认证面积13.09万亩(其中2018年新增认证及续证面积6.6万亩)。认证证书(含转换)187张(其中有机认证证书60张,转换证书127张),企业(含合作社)共133家,认证品种有28个,有机基地180个,有机产品生产2.7万吨、加工0.24万吨。我州有机认证面积一举升至全省第三。目前,我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量,认证品种、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排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位。

二是县市主导,企业参与,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省领先。目前全州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区)共有8个,其中国家级4个(麻江县、雷山县、黎平县、岑巩县),省级4个(锦屏县、镇远县、黄平县、三穗县)。麻江县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该县有机基地认证面积达903.21公顷,其中有机蓝莓基地732.25公顷、有机锌硒米基地66公顷,有机基地31个,产值达7683.18万元,占全县当年农业产值81446万元的9.4%。通过多措并举,麻江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100%,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有机生产基地累计减少化肥用量3796吨,辐射带动生态农业累计减少化肥用量14000余吨,县域内土壤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保护,初步建立起了良性生态循环系统。雷山县、黎平县、岑巩县先后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雷山县有机认证面积645公顷,基地29个,加工企业11家,有机认证年均增长76%,形成了完整的有机茶叶加工销售体系。黎平县有机认证面积938公顷,逐步形成了以大米、油茶为主导的有机产业体系。岑巩县形成了以大米、油茶、柚为主导的有机产业体系。锦屏县提出了“有机锦屏”的发展理念,打造全域有机,有机认证面积超2000公顷,一举跃升到全州第一。

三是标准+认证+品牌,创建有机品牌助推脱贫攻坚。黔东南州以标准+认证+品牌推进有机产业发展。目前,我州农特产品获贵州省名牌产品5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1个,“麻江蓝莓”、“雷山银球茶”、“锡利贡米”“锦屏油茶”等18个产品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黔东南州涌现了黔东南有机大米、有机蓝莓、有机茶叶、有机茶油等特色优质有机品牌。黔东南州倾力打造有机品牌,把发展有机产业作为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带动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增加了农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扶贫攻坚。黎平县“贵香源”有机茶油售价达到169元/500g。榕江平阳生态源公司青钱柳产品获有机认证后,市场扩大了,产品更受欢迎,销售供不应求,带动了更多农户种植。雷山县茶叶获有机认证后,提升了雷公山茶叶的品质形象。麻江有机蓝莓产品(蓝莓红酒、白兰地酒、果汁等)远销重庆、云南、广州、浙江、上海等省市和城市高端市场,年产值上亿。通过以合作社为有机认证主体,实施贫困户全覆盖。2017年州质监局帮扶锦屏县8家公司开展油茶、水稻、果蔬等有机认证,资助认证费用22万元,该县有机认证证书达到10张,面积超3万亩,一举跃升到全州第一。对口帮扶的锦屏县河口乡中仰村油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面积2200亩,辐射全村贫困户67户,通过有机认证后,产品价值得到提升,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广大贫困户直接参与有机产品生产、种植成为脱贫致富的好途径,帮助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