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发现上市后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保障用药用械安全意义重大。为推进我州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药械安全预警和风险管理能力,切实保障公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黔东南州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优化药械监测结构,全面提升药械安全监测能力。
一是调整药械安全监测专家库人员结构,健全药械安全性评价专家管理制度。为加强人员调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用械水平,黔东南州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中心修订完善《药械安全性评价专家管理制度》,除旧推新,重新调整州药械安全性监测专家库人员结构和职责。到二、三级医疗机构聘请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战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热爱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先进工作者为专家,主要承担我州严重(含死亡)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群体性事件评价工作和对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培训。同时,聘任12名专家助理,协助专家开展工作,并作为专家库的后备力量。
二是借助在我州召开的“五省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年度报告撰写研讨会”东风,提高监测报告撰写能力。五省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年度报告撰写研讨会在我州召开,充分肯定了我州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成绩,州中心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报告“为什么写、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用”的优化框架,进一步加强药品医器械监测报告为药械监管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强化调研,精准开展药械安全性监测知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业务能力。为达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质量,州中心对全州25家医疗机构进行调研,查找短板,认真制定培训计划,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增强监测队伍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能力。
四是适时调度、动态监管,确保药品医疗器械监测工作取得新成效。州中心对全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基层用户信息逐一进行核实,对43家单位的信息进行了补充,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系统,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通过监测,前两月,共收到144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其中严重报告4例;收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