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红盾驻村真情洒山区 干群共谱脱贫进行曲——黔东南州工商局帮扶天柱县石洞镇同步小康工作纪实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红盾驻村真情洒山区 干群共谱脱贫进行曲

——黔东南州工商局帮扶天柱县石洞镇同步小康工作纪实

位于天柱县西南边陲,距县城37公里的石洞镇是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州工商局定点帮扶对象。接受任务后,州工商局先后派出2名县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4名业务骨干进驻石洞镇贫困村,他们白天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召集村民商量发展路子,走村串寨访民情、挨家逐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州上省争项目、立足职能帮助村里抓产业发展、灾难面前他们冲在第一线……与当地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支脱贫进行曲。

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2017年元月18日上午石洞镇汉寨村召开村民大会,对驻村第一书记姜永笔同志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评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姜永笔同志都表示赞许。突然会场中响起一高亢的声音:如果所有国家干部都像姜书记一样,把群众的事当着自己的事来办,相信我们的日子会更加兴旺,群众的生活会更加美好和幸福,我对姜书记表示真心的感谢!大家环顾四周,发言的是村民罗成祥,他接着说:姜书记到我们村的第二天就到我家走访,他问我家里的情况,问我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等等,当时我认为,这就是上面派来干部的老样子和老路子,只问光看就是不管,于是我就不耐烦地对姜书记说,我养有几十头牛,没有人过问,也没有鼓励和支持,乱养乱卖。没想到第二天姜书记又到我家来详细了解养牛的事,并到养牛场实地查看,在了解情况后,姜书记说可以帮助把养牛的事做强做大做成企业,并争取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我半信半凝地问姜书记养牛也可成为企业,那我不是成了企业家?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民要成为企业家是我不敢想的事。之后,姜书记亲自动手帮我写有关材料,并带着我的儿子到镇政府、县市场监管局、扶贫办等部门反映情况,在姜书记的帮助下,我的养牛事业得到了镇政府、村两委和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今我的养牛场已经申办成为微型企业,养牛场的设施、场地都得到很大改善,牛存栏50多头,预计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以上,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话毕,会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只是姜永笔同志驻村工作以来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和姜永笔同志一样,所有驻村干部都把群众的事当着自己的事,积极为当地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在精挑细选驻村干部的同时,州工商局党组对石洞镇同步小康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真情实招,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秀海同志和局班子成员带领全局干部20多次深入石洞镇走访贫困户1640户,发放慰问物品、资金20多万余元,协调财政、交通、发改、省工商局等部门和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汉寨、槐寨、石洞、高佑、柳鳌、冷水、黄桥、西岭、东岭等村修建公路、桥梁、路灯、消防池、步道、水渠、球场、支部活动室、厕所、垃圾池、村民活动场所、种植钩藤等,为30户计生帮扶户送去2万元慰问金,牵手“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为石洞镇小学校等学捐赠价值30万余元图书等,一件件老百姓摸得着的实事,一桩桩群众看得见的好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扶贫同步小康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产业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冷水村是石洞镇典型的贫困村之一,州工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杨聪同志作为该村“第一书记”进驻村里,在经过数次实地考察走访之后,了解到冷水村平均海拔800米,且常年多雾,非常适合种植魔芋,农民也有种植魔芋的习惯,而且魔芋市场一路升温,商品魔芋求大于供,只要有货,完全不愁销路,且每公斤收购价保持3元以上,种植魔芋前景可观。于是,杨聪同志一面主动与村干、村民商量,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动员工作,一面跑县市场监管局申报登记注册,全程指导该村成立了云雾山家家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该村魔芋种植朝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杨聪同志信心十足地给村民们算了一笔帐,仅魔芋种植一项,如果按亩产魔芋300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3元,亩毛收入就是9000元,扣除投入2000元,每亩纯收入7000元。只要每户利用荒田荒山,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植5到10亩,户年收入就是3万到7万收入,相当于一个国家干部的年收入。通过算账,农民看到了希望,提高了魔芋种植的积极性和加入合作社主动性,目前,合作社有社员共计30名,其中在册贫困户12户,完成土地流转120亩,签定了10年承包合同,2017年计划玉芋套种60亩,杉木林下种植魔芋40亩。在杨聪同志的帮助下,目前冷水村还成立了养猪、养牛、稻田养鱼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户,分别有养猪场4个,存栏60-80头母猪,养牛场4个,黄牛、水牛约40头,稻田养鱼200亩,种植高山葡萄50亩,种植红心猕猴桃10亩,种植菠萝葡萄10亩,预计年收益250-300万元,有效带动全村近百户村民,其中贫困户近80余户实现增收。杨聪同志并没有满足合作社的成立,他思考着,在产品大量同质化的今天,要想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才能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带领全村踏上脱贫致富路。目前,杨聪同志正计划指导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州工商局表示将予以大力支持。

和杨聪同志一样,州工商局驻村干部积极帮扶所驻村产业发展,以红坪村为中心,整合附近的大坪村、高敏村和黄桥村,重点帮扶建立养猪基地,将红坪村打造成了“微型企业村”;帮扶村高敏村已申请办理苗圃经营、中药材种植微型企业4户,种植苗圃、中药材80多亩;帮助黄桥村村民王秀林办理养鸡场1个,年饲养、销售肉鸡2万多只;帮助宰位村村民申请办理养猪场1个,年饲养、出栏生猪500多头;帮助高佑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帮助对汉寨村注册成立了汉银种养植合作社,推广“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抱团发展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灾难来临干部冲锋在前

2016年6月14日至15日,石洞镇西岭村天降暴雨,导致部分稻田被冲毁、电线被树打断,山体滑坡导致部分道路中断,部分村民家中受灾,州工商局驻村队员“第一书记”初阳贵同志冒着大雨冲锋在前,不顾房屋垮塌、山体滑坡的危险,多次深入危房的群众家中帮助搬运物资和转移老人、小孩,抢险救灾,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为把村民受灾控制在最小限度作出了积极努力。这次暴雨,导致村里的自来水水管严重损坏,造成群众吃水困难,怎么办?初阳贵同志又带领村干和各村民小组组长,冒着大雨抢修被洪水冲坏的水管,村民们看到“第一书记”冲锋在前,也纷纷投身抢修水管,在短时间内及时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初阳贵同志在群众受灾时以实际行动站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2016年8月4日下午3时许,石洞镇高渺村一村民家中因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州工商局驻村队员姚萍同志带领村干从高佑村赶到现场,她不顾个人安慰,冲锋在前组织施救,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火势被扑灭。由于房屋是木房,起火突然,火势凶猛,村民龙家政、李显豪两家转瞬之间化为灰烬、片瓦不留,所有财产被大火吞噬。

灾情发生以后,姚萍同志一方面积极配合石洞镇、高佑村、高渺村村干部安抚受灾群众,商讨灾后重建工作,一面及时将火灾情况向州工商局党组作了汇报,局党组立即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爱心捐款,仅半天时间便募得爱心款5560元。党组书记杨秀海同志带领部分干部及时赶赴高渺村慰问受灾村民,给他们送去了干部职工爱心款5560元和2000元慰问金,缓解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要求姚萍同志一定尽全力帮助村民龙家政、李显豪重建家园。对此,姚萍同志三天两头找民政、土管部门及镇政府有关领导解决灾后重建事宜,还积极联系施工队、帮助购买建材等,为受灾村民重建家园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姚萍同志以实际行动使村民们看到了驻他们村的美女“第一书记”每天为群众忙碌奔波的身影,感受到了她时刻装着群众冷暖的心,无不为她点赞。

破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

每天晚上7点,红坪村村委会会议室准时响起了欢快的音乐,20多名男女老少在音乐跳起了广场舞,村民杨桂芝高兴地说:州工商局驻村干部帮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如今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天天都跳广场舞,戒掉了玩牌打麻将的坏习惯,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家庭、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

州工商局驻村干部千方百计在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大道的同时,还积极帮助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对此,州工商局党组予以大力支持,先后为高敏村和大坪村等组建了3支文艺宣传队,积极向州县文体广电部门申请协调,为高坪争取到一个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得到3万元资金和2万元设备;去年7月9日即农历六月初六,驻村干部协助村两委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高银汉六月六尝新节暨新农村建设庆祝活动”,共有县内外篮球队9支,文艺队29支,侗歌歌手85名和群众近9000人参加,展现了汉寨村近年来的变化成就,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在引导村民开展积极健康文化活动的同时,驻村干部因势利导把党的富民政策、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以及“特惠贷”、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以舞蹈、快板、相声、唱侗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有效宣传,发出好声音,唱响主旋律,不仅凝聚了人心,增进了村民团结,激发了广大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注入了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