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工商局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州工商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会议精神及相关部署,立足职责,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服务企业发展,创新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为助推我州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登记便利化。
一是深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在推进“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基础上,结合省政府关于实施“多证合一”意见,按照“能整尽整、能合尽合”的原则,我州从2018年7月1日起,实现了涉企证照整合共34项。将涉及21个部门的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的28项事项,整合到工商营业执照上,有效解决涉企证照数量过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
二是全面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实行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动态公开管理(目前仅保留4项法律特别规定和国务院保留企业设立登记的28项前置审批),除目录中保留的32类市场主体外,设立其他市场主体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在办理营业执照时无需提交行政审批文件。
三是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管理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网上查询、自主核名、网上申请、网上登记,实现群众最多只需到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从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8月底止,我州共网上申请和受理4299条。
四是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我州从2017年的3月起,把注销程序启动主动权交还企业,由企业自行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布简易注销公告,同时减少申请材料,简化登记流程,缩短公告期限,目前已有942户企业依法实施了简易注销,有效解决了企业“进门容易退出难”的问题。
五是全面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去功能化,全面实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由申请人自主申报、自行承诺、自担责任。除法律法规对经营场所有特殊规定的行业外,只要有合法的产权证明或使用权证明,即可登记为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登记。
(二)下放登记权限
一是放宽市场主体资格条件。允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投资能力的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作为投资主体,投资设立公司制企业。允许未成年人作为投资人投资设立公司制企业,并成为股东,其股东权利可以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二是下放企业名称登记权限。允许县级登记机关对名称冠予“贵州”、“黔东南州”行政区划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进行登记。公司注册资本在300万元以上,且在经营范围中有生产、加工等项目的,可以申请在名称中使用“实业”字样。
三是放宽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条件。允许个体工商户名称在行政区划后缀其经营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或者行政村、社区、市场名称;允许经营者将自己姓名作为字号使用。
四是下放注册资本登记权限。除应由州工商局登记的企业和行业外,不论注册资本(金)多少,均由各县(市、区)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登记管理。
五是委托股份有限公司初审登记。推行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窗口前移,委托各县(市)市场监管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
(三)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一是减少审批环节。在首问首办负责、一次告知、一审一核、限时办结、公开公示、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全面推行注册登记“审核合一”,试行“容缺”受理。
二是缩短办照时限。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程序的企业设立登记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核准当日办结;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日办结。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自助服务等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市场主体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允许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统一收集办照资料,批量代办营业执照,加快办照速度。对政府认定的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可实行“工商专线”入园区,现场核发营业执照。
四是通过微信平台办理企业登记服务。从2018年6月开始。我州工商和市场监管注册窗口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上传身份证照片,就能办理营业执照,通过微信办理业务,精简了办照流程,提升了审批效率,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同时缓解了窗口办照提交资料多、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五是进一步扩大“工商企业通”项目合作范围。 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更好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我州“工商企业通”项目合作范围。目前我局与州工行、州建行、州农行、贵州银行签约“工商企业通”合作。